匿名使用者2021 年 8 月 12 日 12:51 PM

看了醫生也沒用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 去看了醫生 重新開始吃藥 之前因為自行停藥半年而復發 但卻因為怕變胖這個副作用 吃比較弱的藥 現在完全沒有動力 約好的事情一件都不想去做 不想接電話 不想出門 不想做任何事 只覺得好累好累 已經在吃抗憂鬱的藥了 為什麼還是這麼沒有動力 是不是因為家裡親人突然倒下住院帶來的打擊太大 所以更抑鬱了?原本家裡還沒出事前 自己就很多事情在煩惱 但是處於輕躁的狀態 那種感覺很好 從早到晚都可以安排行程 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快 很迅速 但才一週的時間馬上又變成非常憂鬱的狀況 不會想哭 但就是對任何東西都沒有興趣 也沒有動力 請問我到底是怎麼了 誰可以救救我

1 k2

瑪森2021 年 8 月 14 日 1:18 AM

請不要灰心 ,相信你可以的 ,我知道焦急著想要讓自己趕快好起來或是恢復正常的那種心情是十分焦慮的 ,但我覺得重要的是 ,即使是一件微小的事情 ,如果能透過它獲得一些自主的掌控感 ,會對自己有些幫助 。

楊漢章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楊漢章2021 年 8 月 14 日 1:23 PM

你好 你能繼續就醫接受治療是很重要的,有些疾病就醫服藥的重要性是比諮商更重要。藥物主要在調整內在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這是諮商談話所做不到的事情。 但藥物的幫忙也是有限的。在十幾年前還在大學時曾在到大醫院精神科門診跟診,那是專看憂鬱症門診,印象中每個病人看診時間不長,除了開藥,最後醫師一定都會建議病人要運動。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討論了。 或許你的醫師能討論藥物之外,還有時間與你討論面對生活壓力的方法,像是怎麼解讀事情、建立合理的期待、處理情緒的方式等等。但在健保制度下,門診要有充足時間談話是少見的。 不是看醫生沒有用,不是藥物沒有用,只是藥物的功能是讓狀態穩定下來,但藥物無法幫人解決現實問題,也無法教會人怎麼面對困難需要的方法。如果能負擔諮商費用,那是諮商能幫忙的部分。如果有困難,坊間許多關於憂鬱的心理成長書籍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裡面也有能提供幫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