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使用者2021 年 6 月 26 日 8:05 PM

自以為是在拯救人的下場

高中時期,朋友圈包括我五個人,其中一個人(以下稱A)常常被其他三人捉弄、開玩笑,一開始只是偶爾藏他東西、推他去淋雨之類的,我認為是朋友間的玩鬧,沒特別在意、參與或制止。 但後來情況卻開始有點失控,另外三個人有次計畫騙A吃下有包裝的糖果(雙層包裝),撥開外層留下有內層包裝的糖給A吃,然後A也不疑有他吃了下去。 這次我覺得太過分,把A推去廁所催吐後跑去跟另外三人理論,吵了一架。 就這樣,分班的時候我也和他們分道揚鑣了。 我一直自以為那是對的(制止行為),然而現實卻狠狠打了我巴掌。 至今我的社群都和A有互相追蹤,友好程度是互祝生日快樂的、非常平淡的同學關係。 最近幾個月,看到A的社群上充滿A和那三人出去玩、吃飯的合照,瞬間被打醒了。 認知到當時舉動根本只是自我滿足,還覺得自己做了正確的事⋯⋯即使如此,我卻無法止歇地感到痛苦,我究竟該怎麼辦?

6563

原作者2021 年 6 月 26 日 8:09 PM

過程中也另外牽扯到很多事,社團、考試排名等等。不是沒有好的回憶,但細數下來總是壞的居多⋯⋯請原諒我這麼說。 我想爽快的跟這段過去道別,以前曾經試過,若無其事地過著大學生活,可是卻發現自己繞了好大一圈、只是在原地徘徊。

連弘生 諮商心理師2021 年 6 月 27 日 3:15 PM

這位朋友: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卡普曼三角形,卡普曼三角形是在說人在人際關係中,有可能會習慣在拯救者,受害者,加害者這三個角色間移動而感到痛苦。 當人在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時,就會忽略被拯救對象(受害者)有能力自我負責,如同你所提及的,你扮演了A的拯救者,直到你發現A跟那三人變得相當友好,而你為對方付出了人際關係的代價,你就從拯救者移動到受害者,這令你感到痛苦。 能清楚描述這樣的故事代表你對於自己正在經歷的痛苦有初步的覺察,你需要的僅僅是更加明白你在人際關係上的模式,並突破這個模式。 希望卡普曼三角這個概念可以帶給你一些覺察與啟發,願我們都能從人際創傷中修復、成長。

連弘生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連弘生2021 年 6 月 27 日 3:26 PM

這位朋友: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卡普曼三角形,卡普曼三角形是在說人在人際關係中,有可能會習慣在拯救者,受害者,加害者這三個角色間移動而感到痛苦。 當人在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時,就會忽略被拯救對象(受害者)有能力自我負責,如同你所提及的,你扮演了A的拯救者,直到你發現A跟那三人變得相當友好,而你為對方付出了人際關係的代價,你就從拯救者移動到受害者,這令你感到痛苦。 能清楚描述這樣的故事代表你對於自己正在經歷的痛苦有初步的覺察,你需要的僅僅是更加明白你在人際關係上的模式,並突破這個模式。 希望卡普曼三角形這個概念可以帶給你一些覺察與啟發,願我們都能從人際創傷中修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