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該不該諮商
男友受憂鬱及躁鬱影響多年 但這也只是他家人的看法 因為他自己害怕就醫 時好時壞斷斷續續多年 今年他的家人過世 情況好像變得越來越糟 他自己一個人住 密碼鎖之外自己還反鎖 但其實家人都住在附近 他沒辦法正常上班 也不願意接任何人電話 也不太讀取訊息 我想問的是 如果問題某部分是因為家人 家人去做諮商有幫助嗎? 他現在不太出門 對任何事都沒有回應興趣 也不會主動說心事 問了也得不到回答 他的家人還能怎麼做才好? 身為陪伴者還能怎麼幫助他? 他
匿名2021 年 11 月 18 日 11:39 AM
戶外運動走走找出問題
匿名2021 年 11 月 18 日 11:45 AM
我爸也是今年離開我 坦白說這是很困難的事…… 爸爸的離去往往會讓個性偏內向的小孩更內向 妳男友是真得跟自己的憂鬱症在搏鬥 我經歷過我知道 除非當事人願意站起來 不然任何外力都很難幫助 我覺得妳要長期開導妳男友 盡量跟人溝通 否則他的狀況會更加惡劣
匿名2021 年 11 月 18 日 11:50 AM
但問題往往在於 那種不常溝通的人 用字遣詞都會跟別人不一樣 他們跟別人溝通時常被誤會嘲笑 久而久之就更拒絕溝通 變成負面循環 更加活在自己小世界 畏懼與他人交流 因為他們早就被傷害到不敢說話
匿名2021 年 11 月 18 日 11:55 AM
我覺得先跟妳男友聊他有興趣或是他正在做的事 看能不能跟他好好對話 男生的內心普遍都比較孤單 如果他沒有自信心 很容易產生負面想法 盡可能鼓勵和安慰 他是知道他狀況不行 但他沒能量逼自己爬起來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現實
原作者2021 年 11 月 18 日 12:25 PM
雖然我是陪伴者 但只能假裝不知道他有狀況 因為他不想讓我知道 目前他還會失眠、飲酒 偶爾躲在電玩遊戲中 出門時容易焦慮,沒多久就回家
匿名2021 年 11 月 18 日 1:05 PM
瞭解 這對於心裡有狀況的人是很正常的反應 他們往往會沉迷某樣事物 那可以給他們安全感 光是要他戒酒是不可能的 他就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現實 才會逃避現實 這個真的是要當事人願意站起來才有希望 至少我自己也是如此
匿名2021 年 11 月 18 日 1:07 PM
妳很貼心也很為男友著想 請妳男友試試每天運動和散步 至少讓他去做比較健康的事情
原作者2021 年 11 月 18 日 1:27 PM
斷斷續續多年 可見那個結一直綁著 而且還越來越緊的感覺 真的很想找到根本因素 我知道他自己也在努力吧 但如果每次都要數月半年的 他的父母年事已高 他也不年輕了 最少最少要振作精神 正常工作
匿名2021 年 11 月 18 日 1:34 PM
加油 如果妳愛他 請為他多做一點 但如果一直沒效果 帶他去找心理醫生 他們絕對比我更專業更優秀 有能力解決你男友問題
原作者2021 年 11 月 18 日 1:43 PM
謝謝你 如果能拉去 我馬上就帶他去 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情況 我諮詢了幾家身心科 但礙於不是老婆 醫師建議還是由家人決定 心理諮詢會試試看 如果他心裡的結是家人 我再問問諮詢要不要家人去 心裡不知道要不要求助朋友 但又怕朋友自己忙也沒空多聯絡 焦慮又煩惱
匿名2021 年 11 月 18 日 1:46 PM
愛他尊重他陪同他出去戶外旅遊
向日葵2021 年 11 月 18 日 2:58 PM
有些治療是需要家人一同諮商才會有效果的(他自己包含家人一起) 所以醫師才會有這樣的建議 朋友跟家人的定位和影響不同 建議可以先讓男友去 再試著協助和男友家人溝通
諮商心理師 楊漢章2021 年 11 月 18 日 3:01 PM
你好 針對諮商和諮詢,提供一些想法提供參考。諮商主要是針對求助這個人協助處理個人問題,像是對某件事/某個人所引起的不舒服的經驗,透過諮商,求助者可以找到可以適應的位置或方法;而諮詢則是針對不在場的另一個人,尋求諮詢的人陳述對第三人的看法,討論怎麼協助第三人,他本人的內在困擾就可能不會是諮詢的重點。諮商和諮詢本質上有這樣的差異。但通常諮詢比較發生在第三者是較無行為能力的人,像是孩子。對於已經是有完全行為能力者,諮詢或許能幫忙增加對現況的了解(例如精神疾病的症狀資訊),但能否改變,仍是端看對方的合作程度。 用個虛擬的夫妻衝突衝突例子說明,妻子可能想要尋求諮詢,改變先生酗酒和暴力行為。經由諮詢,她可能知道知道相關知識和策略,並且嘗試一些行動。但最後發現,可能情況超過自己所能負責的程度了,萌生想放棄的念頭,但可能引起其他負向情緒。或許是尋求諮商的時機點,處理內在感受,讓自己做出想要做的決定,可能是離婚或是接受這樣的伴侶。 因此,對方家人接受諮商,會是否產生的結果是否如你期待,是不確定的。同時提醒你,面對的是一位成年人,不是孩子。你可以做的是提供關係、支持、不批評,尊重他是否求助的決定,並且思考自己的底線。 提供參考
原作者2021 年 11 月 18 日 3:45 PM
謝謝醫師的回覆 只能等待時間流逝 跟自己設停損點 讓我覺得無力感很大
向日葵2021 年 11 月 19 日 6:12 AM
想詢問醫師那家庭諮商和家族治療呢?
原作者2021 年 11 月 19 日 8:50 AM
向日葵 目前他抗拒諮商或就診
諮商心理師 楊漢章2021 年 11 月 19 日 8:58 AM
你好 澄清我是心理師,非醫師。 回覆提問: 只要是當事人願意參與的方式都是可以考慮的,無論是就醫、個別諮商、伴侶治療或是家族治療。參與在治療中,才有機會搞清楚到底怎麼了。 伴侶治療和家族治療是可以同時另外尋求個別諮商,個別諮商專注個人,伴侶或家族則聚焦系統互動怎麼造成問題。兩者不衝突,透過個別整理情緒,更能調控制反射性的情緒反應。在家族工作,有機會了解別人的想法,知道彼此在問題上的關連,有不同的互動機會。 需要注意對方是否會覺得只有別人改變,我的問題才會變好的想法。這個念頭會讓問題變得動彈不得。
原作者2021 年 11 月 26 日 4:49 AM
不批評 也不能要求他幫忙工作?